编者按:2月18日,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参加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并在首届东坡文化国际高端论坛上作主题发言。她以《春风棠棣振家声》为题,从父子间的春风、兄弟间的春风、夫妻间的春风,生动阐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在场观众提供了一场丰盛的思想盛宴和精神滋养。快跟着小编一起来深入学习吧。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苏轼。但这不是一个学术话题,是一个生活话题,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发现我们老百姓喜欢苏东坡,全世界的人喜欢苏东坡,我们并不是把他当成一个学者来喜欢,而是希望他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希望能够在今天一地鸡毛的琐碎中寻找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状态来。
我就讲一点关于苏轼及其家风之间的粗浅思考,因为苏轼太有名气了,而且一门父子三词客。此刻所有人都希望知道怎么样才能够教育出这样的好儿郎来,所以今天我的分享就以“春风棠棣振家声”为题,其实这是一个旧对联的下联,上联是“瑞日芝兰光甲第”,下联是“春风棠棣振家声”,这是何意?
就是希望家里儿女都有出息,希望兄弟都和睦,这是我们中国传统家庭,乃至今天的家庭一个长久的期待,其实也是苏轼他们家庭的真实写照。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取得这样的成绩固然有个人的修为,有上天的恩赐,有我们海南在内的所有地方的滋养,但实际上肯定也有家庭因素。如何拆解这个话题,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小的“春风”,第一个是父子间的“春风”,第二个是兄弟间的“春风”,第三个是夫妇间的“春风”。
先说父子间的“春风”。苏洵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怎样教育孩子?其实如果要说他怎样教孩子读诗文,对我们今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今天不可能再有他那样大的学问,能够直接指点自己的孩子,学数学、语文、外国语,我们其实没有办法像那样学习了,但我觉得有一点可以分享的是他怎样给儿子起名字,或者说名字里蕴含他对儿子怎样的期待和指点。苏洵给儿子起名字,写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叫作《名二子说》,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这个事情,为什么给苏轼取名为“轼”,“轼”是什么?
“轼”,是车前头那根横木做抓手的一根捧木,苏洵说得很清楚,车子上有非常多重要的部件,车轮、辐条、车厢,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部件,与这些相比,“轼”不是最重要的,但没有它,就不能成为一辆车,所以他对儿子的理解是什么?你是一个装饰型的人才,古代对文人就是这样的一个理解,你不是承担最重要的责任的。文人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他说,我害怕你不善于修饰自己,我害怕你控制不了自己,我害怕你保护不了自己。
事实上,苏轼的人生是不是像他的父亲所忧虑的这样,或者说所期待和忧虑的这样?是这样的,我们知道苏轼是一个好官,他所在皆有政声。但事实上,让他在中国留下这么深的印记的,不是他做官的那些成就,而是他文章的华彩。从当时的角度来讲,这就是一个装饰性的人才,那么他是不是最后给自己的人生找了麻烦?是这样的,因为他控制不住自己,因为他直言,所以才会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样的人生挫折。他爸爸看对了。
那为什么给苏辙起名为“辙”?“辙”是什么?“辙”是车行走留下的印记,所有的车都跟着前面的车走,但是车走得快了,都夸车好,没有人说是“辙”好。可是话又说回来,车翻了,大家也会找车的问题,而不会去找“辙”的问题。所以,对于苏洵而言,他的小儿子苏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在他爸爸心目中,他是一个支撑型的人才,他也是一个好官,也是一个好的文人,但他不是核心,不是最亮的亮点,这个可能会减弱他的光彩,但与此同时这对他极为安全,所以我们看到苏辙的人生与苏轼相比是比较平顺的,最后能够保护苏轼做官做得很有成就,学问也很有成就。
我想说的另外一个话题是父母怎样教育孩子,特别是父亲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我觉得所有的父训应该建立在对孩子真实了解的基础之上,你得知道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能够给他什么,然后给他一种做人的点拨,这就是父亲的品格和力量。
中国古代讲究父训母教。苏家的母教有什么光彩的地方?我们都知道苏轼和苏辙的母亲姓程,程夫人在历史上有很光彩的一笔,她教苏轼读《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当时一个党人,是很正直的官员,不兼容于朝廷中的黑恶势力,黑恶势力要把他杀死。他在临死之前与他的母亲讲,说,我对不起您,不能给您养老送终了。那么范母当时是怎么说的?范母说,人生不仅有长短,还有质量,你堂堂正正地像当代最大的名士那样死去了,这样的人生有质量。那么我们还何必介意它的长短,我不遗憾。
这个事情对于童年的苏轼而言是一个极光彩的范例,听了看了之后很感动,就对母亲讲,我能不能做范滂?程夫人怎样讲?程夫人讲,你要是能做范滂,我为什么不能做范滂的母亲?这给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最大的启示是什么?我们今天望子成龙,总是给孩子一个很大的期望。但是程夫人不是这样,程夫人说我一定配得上你成长的高度,这是什么?这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我们讲,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成长的,有这样的一位母亲,孩子的成长才会真的像人们期盼的那样无可限量,因为永远有一个人伴随着你,让自己达到你所能达到的高度。这就是我说的父子之间的“春风”。
第二个话题讲兄弟间的“春风”。其实我们说“一门父子三词客”这个话题可以同时对应中国古代的两个家庭,对不对?一个是曹氏家庭,曹操、曹丕、曹植;另外一个才是苏轼家庭,苏洵、苏轼、苏辙。可我们想到曹家兄弟首先想到什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想到苏家兄弟会想到什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然后是什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词,水调歌头的小序写得很清楚,作此篇,兼怀子由,所以这是最美的中秋词,也是最美的兄弟情。
兄弟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我想和大家分享他们家族两位兄弟的关系。第一个是长一辈,苏涣和苏洵,苏洵是弟弟,苏涣是哥哥。大家都知道,苏洵年轻的时候也不是以读书出名的,不爱读书。其实古人是有家族责任感的,苏涣当然对弟弟有期待,他的期待怎么表现出来?他对苏洵讲,你遍游名山大川,你是一个爱玩的人,可我做官没有机会像你走得那么远,你能不能给我描摹山川,让我随着你的笔触也饱览大好河山?苏洵当时文章写得不够好,做不到,这对他的心灵是一次触动。苏涣还对他讲,我们苏家的祖上是谁,我们能知道的是唐朝的苏味道是一个好诗人,他不是一个好官,那么再往上说,你能不能再往上查一查咱们家还有什么人,整个秩序是怎么流转下来的?然后苏洵就做这件事,知道苏味道,知道苏武,知道苏秦,知道了光荣的祖辈,还知道了所有相关的历史、地理、人文。这个其实是“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的一个基础,这是哥哥对弟弟的一种隐隐的点拨。
再说下一代苏轼和苏辙,我们现在经常在自媒体上刷到那些文章,说苏辙是个天生背锅侠,一辈子背着哥哥不能往前冲,一辈子都要保护哥哥。事实上,苏轼对苏辙的意义远远不是给他“一口锅”这样简单,苏辙在当时的名气就不如苏轼大,所以苏轼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大家都说子由的文章不如我,那是你们不了解子由,也没有看清楚子由的文章,如果你真的看清楚的话,你会发现子由比我强,这是什么意思?
它的真实含义是说那一部分是真实的,苏辙的文章确实不错,但是另外一部分是来自哥哥的一份体贴和温暖。我们现在进入一个多孩时代了,兄弟姐妹之间到底应该怎么相处?苏家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案例。其实是隐而不宣的期待和兄弟之间的相互欣赏,这也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基础。
最后,讲一讲夫妻间的“春风”。把夫妻关系放到最后说,绝不是因为它不重要。相反,它最重要,因为中国古代有人民,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兄弟,人文关系其实基础就在这儿。讲到苏轼他们家庭的夫妻关系,大家最先想到肯定是《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但是我想跟大家说另外一对夫妻的事情,苏洵和他的太太程夫人。刚才我们说了“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27岁是什么概念?今天我们说人生刚刚开始,但在当时其实已经差不多叫人到中年了,有一大家子人了。苏洵就对他太太讲,我觉得我现在还是一块读书的料子,可是家里有一帮儿女要养活,我要是去读书,这个家怎么办?程夫人是怎么说的?她说,我老早就想让你读书了,但是我不希望你为我而读书,所以我从来没说过什么,现在如果你真的想读书,你放心把全家交给我。所以,程夫人让苏家变得富裕了。这里涉及的问题很多,包括宋朝的女性到底承担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但我想这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夫妻关系的问题,望子成龙和望夫成龙其实一样,但关键是你以什么姿态去仰望、以什么姿态去关注他,程夫人给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示范。
实际上,现在大家都说苏轼是一个现代性的命题,是一个国际性的命题,为什么?还要回到我们开头那句话上来说,苏轼真的具有现代性,他其实是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种自得做人的感觉,让生活在苦难中开出花来。苏轼的家风其实也是一样,我们现在讲到很多家风的故事,它过于具有古典性,让我们觉得它和今天接不上轨,但是我觉得苏家的家风完全可以和现代接轨。
接到哪里?接到我们现代家庭都能够做到的事情。第一个是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以爱为基础的包容;第二个是隐而不宣的期待,别明睁露眼地去“激娃”;第三个是全力以赴的支持,如果你觉得家人在往你所期待的方向走,给他全力以赴的支持,像程夫人做到的那样,像苏辙做到的那样,这就回到了我们最后的话题:有这样的“春风”才有最后的结果——“春风棠棣振家声”。
谢谢!
Copyright (c) 2010 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海南省妇女联合会 技术支持: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返回海南妇女网 地 址:海南省海口市红城湖路100号省机关红城湖办公区13号楼 琼ICP备1800130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