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⑤丨凤凰涅槃焕新颜
2023-10-26 16:34:05 评论:0 点击:
原标题:凤凰涅槃焕新颜(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⑤)
——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也是通过发展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历史。当代世界,发展是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很多欠发达国家政治、社会不稳定,根子上是发展短板造成的;今天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各种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发展动力衰竭引起的。中国不仅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推动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而且因时应势调整发展理念、方式和格局,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使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没有发展就没有现代化,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全面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鲜明提出来,就是要更加明确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破解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是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前提,是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技术基础的必然要求。
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
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相较于传统社会,同样的消耗却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社会生产的效率和经济发展的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从世界现代化的历程来看,很多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质量提升的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就是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可以说,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国家迈向现代化绕不过的一道坎。
【相关链接】
德国制造质量立身
100多年前,德国产品有着不堪的历史,曾经也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19世纪后期以来,德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和制度,实施了一揽子硬核措施和政策,使制造工艺和产品质量大为改观。现在的德国制造可谓有口皆碑,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
日本“质量救国”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从战争废墟中寻求工业发展之路,日本实施“质量救国”战略,将产品质量升级放在与产业结构调整、贸易立国、贸易振兴同等重要的地位,实施一系列激励措施,推动企业全面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品牌和企业,提升了“日本制造”的声誉与形象。
韩国“质量赶超”计划
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为了提升本国工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实施“质量赶超”计划,通过举办国家质量管理大会、制定国家质量名匠制度、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等政策措施,不断加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使工业产品和企业成为韩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
对我国来说,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建设不断向前迈进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后,我们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持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但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片面追求速度规模,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失衡、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等问题更加突出,加之人口、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
面对我国新发展阶段生产函数和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鲜明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等重大论断,引领我国经济社会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主动选择。
【在线问答】
什么是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一个经济学术语,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概而言之,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通俗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经过新时代十年的发展转换和升级,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中国经济从内到外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向着“气质更佳”“颜值更高”“活力更足”的方向迈进。同时也要看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新旧事物迭代更替的过程,新观念与旧思维、新方式与老套路、创新突破与路径依赖必然要有一个拉锯和胶着的过程。越往深处推动,遇到的阻力就越大,博弈也会更趋剧烈。在这个时候,更加需要我们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坚定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不动摇,一步一步往前推进,跨越一个个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跨过坡坎、越过鸿沟,实现“惊险的一跃”,迈上更高的发展台阶。
【经验分享】
广东湛江全力建设世界级临海钢铁产业集群
广东省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靠近铁矿石和煤炭等原料产地,拥有天然深水良港,背靠珠三角庞大的消费市场,具有发展钢铁产业的有利条件。近年来,湛江经开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不断完善钢铁下游产业链,全力建设世界级临海钢铁产业集群。到2025年,钢铁产业集群产值预计达到800亿元左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由多维目标构成的系统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之所以是首要任务,就是因为它具有基础性、牵引性的意义。这个基础夯实了,这个牵引有力了,就能带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更好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正确看待质和量的关系
质和量是哲学上的一对范畴,描述的是事物发展演变的相继状态,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量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两者的辩证关系,一直是古今中外哲学家把握世界的一个重要维度。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的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古希腊麦加拉学派提出有趣的“谷堆”“秃顶”论证,也反映了质和量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把两者关系阐述得十分透彻,认为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从哲学上认识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厘清高质量发展中质量和数量的关系。
【在线问答】
什么是“谷堆”“秃顶”论证?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麦加拉学派哲学家欧布利德提出了著名的“谷堆”“秃顶”论证。“谷堆”论证认为,一粒谷子不能形成谷堆,再加上一粒也不能形成谷堆,如果每次都加一粒谷子,而每增加的一粒又都不能形成谷堆,那怎么能形成谷堆呢?“秃顶”论证认为,掉一根头发不能成为秃顶,再掉一根也不能成为秃顶,如果每次掉一根,而掉的每一根又不能形成秃顶,那么何时形成秃顶?很明显,上述两个论证与事实不相符。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加一粒谷子或掉一根头发固然不会形成谷堆或秃顶,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形成谷堆或秃顶。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往往把质和量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顾此失彼、各执一端。比如,一些地方还没有从原来发展的思维惯性中跳出来,仍然一味追求GDP,以增速论英雄,热衷于短期效应、盲目扩张,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质量。同时,另外一种现象也值得警惕。一些地方不顾实际情况,简单搞“一刀切”,出现“无猪县”“封炕封灶”等不良现象,不仅影响了当地发展的基础,也给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这些都启示我们,高质量发展是质量与数量的统一,必须把握好度,把两者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经验分享】
山东临沂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把工业化理念引入农业生产,利用智能自动化设备进行蔬菜种植,加快建立集科技引领、特色种植、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传统蔬菜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质和量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过程。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不是高质量发展;同样,只有质量、没有数量,也不是高质量发展。从宏观上来看,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看经济的新增量是不是有质量,如果是结构优化的量、技术贡献提高的量、效率提升的量、碳排放和污染减少的量,这就是高质量发展。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要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通过量的合理增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经验分享】
重庆永川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重庆市永川区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机遇,利用区位、职教等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同时,永川区聚焦数字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一大批制造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实现产业能级持续提升,集聚起汽车、电动车等一批链主企业。
提升质量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现在,我国经济发展量的增长到了平台期,质的突破还处在酝酿期,我们同发达经济体的差距主要也在质上。从制造业来看,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但高技术制造业领域仍然落后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从农业来看,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但相较于荷兰、美国等国的90%以上,差距还不小。我国经济规模体量大,只要质的提升取得新的突破,我们就可以迎来量的井喷,开启新一轮发展和赶超。
经济增速必须保持在合理区间。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还不久,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必须长期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如果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经济运行不能保持在合理区间,那么不仅谈不上高质量发展,还会出现种种矛盾和困难。继续把经济“蛋糕”做大,有利于统筹推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等工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提质增量的关键所在
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牵头管总的特征,需要我们从宏观和微观、当前和长远、认识和实践上来考量、来把握。党的二十大站在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物质技术基础的高度,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这是我国发展实现跃升的关键点,也是未来五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经验分享】
贵州贵阳“数字农耕”为农民插上增收翅膀
贵州省贵阳市依托大数据发展优势,加快数字化在产品溯源、智能灌溉、智能温室、精准施肥等智慧农业新模式上的推广运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传统产业带来蓬勃生机,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理念要对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前提是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从这些年的实践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但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畸轻畸重、以偏概全的现象仍然存在。应该说,无论是主观认识还是客观现实上,统筹把握好5个方面的关系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我们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发展本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
发展方法要科学。今天的中国经济是个“大块头”,体量规模大,发展涉及的因素多,驾驭它需要高超的智慧和科学的方法。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了“六个更好统筹”的要求。这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指引。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知识要点】
六个更好统筹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六个更好统筹”,强调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发展动力要激发。说一千道一万,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靠干。目前,有的领导干部因怕担责而缺乏干的精神,有的企业家因一些不确定性而不敢干、不愿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的动力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干实事、真干事、干正确的事,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经验分享】
江苏常州按下新能源产业“快进键”
从传统车间到智慧车间,从燃油产品到新能源产品,从传统化工到绿色环保……江苏省常州市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动力电池、太阳能光伏等领域的制造基地,逐步形成“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的绿色新能源全产业链。目前,常州市拥有锂电池电芯及配套生产企业120余家,动力电池产业2022年实现产值超1700亿元。
经济发展是一个历史运动过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必经之路,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在今天这样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当口,如果现在不抓紧,将来解决起来难度会更高、代价会更大、后果会更重。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不移向前进,就一定能够冲破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重障碍,推动中国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